返回

卧马沟的冬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占了。牲畜赶进窑圈,就得派进去饲养员,三十多头牲畜得有人喂养。在选派饲养员的问题上还费了一番争执,钻在窑圈里伺弄牲口,当然要比一天三晌钻在庄稼地里背日头轻巧舒服。钻在窑圈里风不吹雨不淋日不晒,伏天不热,冬天不冷;在庄稼地里就不是这样的滋味,担呀挑呀锄呀,再红的日头,再冷的天也得在地里干;在窑圈里当饲养员做的是长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落工,不管刮风下雨逢年过节,天天都有工分;在地里干活就不是这样,一旦有天雨打扰就记不下工分。现在是农业社,人人都是靠工分吃饭,靠工分养家,大家都把工分看的很重。所以人人都睁圆眼珠子盯着饲养员这个位置。对个人来讲饲养员是个好差事,但对农业社集体来说就不是一件可以掉以轻心的小事。初创时期的农业社有啥?除了外面的一片土地,就是这窑圈里的一群骡马。这窑里的三十多头骡马牛驴是卧马沟农业社集体的全部家当,全卧马沟三十几户近二百口人就指望它们干活哩,就指望它们吃饭哩。家家户户都喂养过牲口,人人都知道喂养牲口是个良心活,牲口不会说话,饥了饱了它都不会说。郭安屯入社牵来的黄牛咋就瘦成一把干柴了,虎林的大犍牛咋就浇了油似的浑身油光光的直闪亮,不是有一句话说: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就是这道理,虎林不管是伏夏寒冬,夜夜都要起来给犍牛添三次草料;郭安屯就没有这个耐心,有时候他滚在偏坡马桂花的炕上整夜整夜的不回家,连家里的媳妇都顾不下,那还能顾的上窑圈里的牛马。所以说农业社集体一定要选派一个老实可靠认真负责的人来当饲养员。

    郭安屯想让他哥郭满屯当饲养员,他说他哥身体不好,身上常害病,干不了地里的庄稼活。显然他的理由不能让人接受,身体不好就熬不了夜,熬不了夜咋能伺弄得了牲口,骡马吃的就是夜草;李丁民想让虎林当饲养员,理由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虎林是个好庄稼把式,他把自己的大犍牛喂养的那么肥壮,到地里套犁拉耙一个顶几个。但是,入社后虎林的表现实在让人不放心,现在的虎林和原来单干时的虎林简直就不是一个人,现在的虎林偷奸耍滑到了让人不能忍受的程度,怎么敢把农业社的全部家当交给这种人;吴根才看中的却是耀先,他觉得耀先才是一个老实勤快的人,担起担子就不知道歇了,筐篓里每次都装的骨堆冒尖,嘴上还没有多少话,见谁都是一张真诚的笑脸,但是他地主儿子的身份也不能让人放心,怎么能把农业社集体的整个家当交到地主儿子的手上,万一出个啥事谁承担得起。

    三个主要干部争争吵吵说不到一起,最后定下个吴换朝。吴换朝就吴换朝吧,吴换朝在卧马沟从来就是个引不起争议的中性人,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是个成不了事,也坏不了事的人。把农业社的骡马交给他,大家都放心。

    为了照顾常年害病的郭满屯,也是为了给郭安屯一点面子,吴根才让郭满屯当了保管员。保管是可以半脱产的,并且还有相当的权力,郭安屯当然心里是高兴满意的。

    耀先心里也是十二分的高兴,入社时间不长,自己就受到乡亲们广泛一致的认可,尤其是在选饲养员的时候自己的名字还让社长亲口说出来,虽然最后并没有当上饲养员,这也足以让他高兴一阵子了。自己是被管制教育的地主的儿子,社长却还想着要把农业社的几十头牲口交到自己手上,这就是对自己的信任和鼓励。地主的儿子能和贫下中农融到一起被贫下中农所接纳,他已经感到万分满足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耀先决心要用更加诚实的劳动来换取贫下中农的承认。

    新窑打好,把牲口赶进去,把饲养员保管员的事情定下来,紧张繁忙的春耕就开始了。

    在扎犁开耕之前,地里要施一遍粪肥,往地里担送窑圈里出出来的粪肥,可能就是全年最苦重的活计。卧马沟地处中条山深处,到处都是沟沟坎坎,出门就是坡,没有车辆,就是有也派不上用场,村里村外根本就没有平平展展的车道,有的尽是弯弯曲曲的山道。村里的人尿马粪要往地里送,全靠一条扁担。

    上工的钟声响过,男人们一条扁担两个筐篓开始往地里担圈粪。耀先是个实诚人,他的两个筐篓比别人的大,装粪的时候装的又满,一干起来他就不知道歇脚了。别人来来回回地在树荫下歇歇担,抽一锅旱烟,或是躲进窑里喝口水,说一阵闲话,反正一天三晌熬到天黑记下工分就算数,中间能歇就歇,给集体干,又不是给自己干,不值得那么破命。虎林背过人劝说过耀先好几回,他们之间毕竟是有过不少交往,不然虎林才不会悄悄地劝他呢,旁人为啥不劝,交情不到麻。耀先不敢听虎林的劝告,他们的身份不一样,处世的方法也就不一样。耀先一心想让大家说好,一心想让大家接纳,真的是破了命地干。他一天担到地里去的粪肥都快比虎林多一半了,而虎林却要比耀先壮实的多,力气也大的多。

    干一天苦重的活,回到崖口上耀先就身乏体倦的再抬不起步。月儿也是干了一天农活,两个人回到崖口上的窑里又忙乎起晚饭,月儿淘米洗菜,耀先就坐在锅灶旮旯的草片子上拉响风箱,新生依在爸爸怀里也帮

第十三章(4/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